Margherita C.

玛格

© Margherita C.

Powered by LOFTER

给Monsieur S.的读者们的一封情书

以下都是写完S先生后的关于诚楼以及其他的一点感想和唠叨。

S先生的预售链接点我


“马哥,你这是越洋情书啊。”


前两天兴奋地给基友(并非诚楼坑的)展示S先生的封面和排版时,基友是这么评价的。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的我还傻乎乎地解释了一下文的内容,然后才意识到,这确实是越洋情书。出本子这段时间基本上隔三差五就需要熬夜,恍惚间让我体会了一把Monsieur S.中明诚在夜里按照密码写情书的感觉。

嘛,这么想的话,每一位读者都是我的S先生呀。


都说人生第一次认真读下来的书会对这个人的行文产生重要的影响,我这一生都在无形地被意大利和古罗马文化潜移默化的改造着,不过我的行文风格也算是继承了一点意大利文学的问题: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复杂又让人头疼的话,却并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全文没有中心主旨。

但又或许这并不是个问题,文学构架的是一个世界观,而在意语文化中世界就是一个杂乱和秩序构成的矛盾体,亦如每一个人。我深知自己的问题所在,所以现在多说一些我在写S先生中一些小小心得,就当是胡言乱语吧,我话多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最早构思S先生的时候并没有想把他写的这么长,我构思了五章。你没看错,原本S先生是可以在五章内结束的,那时我并没有像给这篇文赋予太多的深意。感谢读者们的厚爱,才让我有动力写这么长。

S先生基本可以分成两个线索,为首的自然是情书。

虽然我知道读者们一直都非常喜欢我写的情书,然而生活里我真的难以对任何人说出这样的话,我会不好意思的。我不太清楚是否有人会特别擅长写“情书”,可能有的时候就是自然讲出来的情话,整理成文章就格外的动人。

……画外的故事就不要多说了。


我不太相信天长地久。人都是会变的,会欺骗会夸张,这一点特别体现在情话上面。总的来说,我不相信感情,但我却相信,即使是“欺骗”也会带着真情实感。就如同在Monsieur S.正文开篇处,明楼即使知道这只是逢场作戏,也仍然写出了真挚动人的情话。感情是人类的本能,这并非要有一个可以去爱的人才会有爱情,去追求这种情感是深藏在你我作为一种高级动物的原始动力里的一个重要部分,爱和创造力一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

他写出的情书,就像一把盲目的火焰,身处在迷雾中却不知应该照亮什么东西。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有这种感触,想恋爱却没有恋爱对象,“你在想谁想的睡不着,你应该觉得骄傲,很多人想失恋也没有目标。”举着这个火把,慢慢就找到人了。当然,看过这篇文都知道点火的人就是阿诚啦。


第二个线索是西班牙内战。

这一条线是我认为最需要特别一提的,比起情书这条非常明显的线路,西班牙内战则是血淋淋的,但又容易被忽视的。我最初想写的是二战前夕的巴黎,但是——我的巴黎之旅在今年十月份呢!我不会多写我不了解的国家历史好吗!

最后决定以西班牙内战作为一个引线,是因为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展出的格尔尼卡,我非常有幸在2014年圣诞节后第一天在马德里一睹这幅作品的风采。认真的,一点都不夸张的说,在亲眼见过毕加索的这幅作品之前,我对立体主义的了解确实少得可怜。关于这个时期的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风向都可以说是矛盾和处于崩溃的边缘的,艺术流派增加的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领导人却更加推崇古典式的美学。希特勒所热衷的艺术,是缺乏思考的,古代世界的艺术作品更倾向为一种功能型艺术作品,如领导人塑像,公共建筑,以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这些作品缺乏作者自己的情感诉求以及对每个人物的个性化,古希腊美学里的人每个都近乎完美,是没有缺点的神。确实,追求完美是人性的一部分,而真正意义上的完美则只属于神性。吾辈粗鄙,我是没见过有神性的人。将人神性化在政治范畴内多见与集权统治,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并不是这个时期只有他们俩,只是他们太典型)就一再向人民灌输这个概念,并且抹杀个体的特殊性。

而以毕加索为首的这一批立体主义的西班牙艺术家——希特勒说是犹太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引起人的思考,而作为国家元首,希特勒厌恶会思考的个体。一个题外话,以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我严重怀疑当年维也纳美院不愿意收他就是因为他的作品缺乏自己个人的思考,没有自己的特点,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话题回到西班牙。故事的背景开始设定在1937年的春天,四月份。西班牙内战开始于1936年七月。这一条线,应该是明楼和明诚从一开始要单纯保护家人,逃避国内的纠纷,到后来选择毅然决然的回国的心路过程的一个发展缘由。在中文语境里我们常常说“抗日”,实际上着并不是一个单纯针对日本这个国家民族的反抗战争,这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亚战场,同样的,这个时期的西班牙也面临这个问题。一方是共和党,一边是国民军,国民军受德意法西斯支持。最开始,明楼和明诚只看到流亡在国外的西班牙人,小提琴手就算失去了家园,也依旧带着他心爱的琴和家人,这时明楼和明诚还算是乐观的:大不了就逃,有家人的地方就可以安居。之后,报纸上出现了纳粹德国炸毁格尔尼卡的新闻,死亡人数并不多,他们看不见死去的人,只能看到数字。“半个西班牙死了”出自《纽约时报》记者马修斯的回忆录,这里被我拿来借用,成为报纸的一个小标题。明诚在此处说:并无新事,只有战争。事实上,那一条新闻所说正是党政交换,无数人要因此而改变立场。五月二十五日,巴黎世博会召开,同年七月份(有些资料写的是六月份)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被呈现在西班牙展馆,与他一道的还有其他立体主义画家。这副画成就了毕加索,他也记录下了这个时代。


最后一篇番外里,诚楼在现代马德里,以两个现代人的身份目睹了这副作品:每个观者,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之一。这里是引申出一个支线话题:西班牙于2005年,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不仅仅是民事伴侣,更是婚姻。本被战争落后了至少五十年的国家,却在人权方面超前了许多发达国家。十四章,反复提到了懂与不懂的问题。就如同十五章的诚楼,他们的关系同样被硝烟所推动。明楼绝不敢逾越的理智界限,被战争生生推翻。

也算患难见真情。

哎今年我意终于也在这方面进步了,在教皇眼皮子底下搞基真不容易(jian dan)


关于人物

我之所以在这里才提人物,我是觉得环境塑造人,有了大背景才能回有性格不同的人。不,并不是因为我写到一半才意识到应该先写人的——

算了,不废话了。


明诚和明楼

我先写明诚,并不是因为攻受的原因。虽然这篇文名字叫做S先生,并且指的也是明楼,但是正如结尾的四十章所写的那样,在这个过程里,情感上发生最巨大转变的人是明诚。在三年的时间里,明诚是被S先生重新塑造的人,是最终被解释,被理解的对象。(随口一提,我现在正在写的香料爱人正好相反

在我的心里,无论哪个世界线里的明诚都对明楼并非绝对的言听计从,对于兄长,本能的服从感是有的,但并不代表行为上的始终如一。按照基友的话讲,应该就是“大哥让他往东他确实往东去了但怎么去那就是明诚自己决定的了。”

很多时候我们强调人物的独立人格,强调两方的平等关系。其实……一点都不政治正确的说,绝对的独立人格和平等的爱情关系都是不存在的,人深处于社会之中注定是要相互影响和牵绊的,正如情感里有多付出和迁就的一方一样。与其说是平等和独立,还不如说是“平衡和自主”。我不认为有人会是完美的,就像我在上文里提到的那样,完美是神性,而诸君都是愚蠢又短寿的普通人类,按照部分宗教的说法我们从一出生就带着原罪(这个有待商讨)。我十分热衷于描写一些我喜欢的角色无伤大雅或者冲动犯下的错误——尽管,也许在我和一些人看来没有关系,但是对另一部分人是非常严重不可以轻易饶恕的问题。爱情会放大人性里非常自私的一方面,尽管很多时候他都表现出付出和献身精神。自以为是的为对方好,理解等等。当然这不会从本质上动摇两人的情感,因为人与人相处都需要磨合,而愿意为了对方而打磨自己,才是情感(无论哪一种)能天长地久的真相。

而在这篇文里,明诚是最终接受打磨的顽石。

而S先生嘛…S嘛……

只能说他的真心都藏在情书里面咯。


明镜

其实如果有机会(当我不犯懒的时候)我还是挺想写一写明镜单人的故事的,一定也很有意思。我时常会想,那个年代,在商业战场上独自打拼的女性,是否会对爱情有无期待。也许会有吧,但从未真实的落在某个人身上。这种感情应该挺类似各位在萌一对西皮的我们的,将自己对于感情的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

呀,好像剧透了。


明台和王天风

刚开始看完电视剧的时候我就在想两个特别关键的问题:

一,王老师上来就“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是不是真的是见过。

二,王老师到底干过什么让明少爷气上天还被阿诚见证了的事。

嘛大概就这样。


罗莫洛教授

如果说真的要在这篇文里找到作者——那这个就是了!我从来不掩饰自己在作品中的形象,这个热爱拉丁语、西方艺术史,对法西斯抱有非常复杂情感的意大利人确实是作者本人的化身。意大利语里Romolo,翻译成拉丁语是Romulus,也就是罗马城建成人,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不再赘述。

 这个角色的安排我是充满私心的,这个涉及到德意法西斯蛊惑大众时所采用的宣传,以及作为法西斯象征的权杖都是来自古罗马,这个让西方人引以为傲的共同历史记忆。我上文提到过,希特勒热爱古典艺术,我们至今能在柏林的博物馆岛看到大量的古典时期作品,然而这并不能改变法西斯主义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污点的事实,这个世界总是这样,充满矛盾,也绝无清晰分明的善恶。

顺便一提,罗莫洛在番外里也出现了。


现在来随便讲讲这个本子——这里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部分。

这篇文是我的心血,介于我深知自己生活工作中那强大的控制欲,恐怕我要是交给别人进行封面和排版设计,对方会被我唠叨致死(而且我好穷的没钱请人)。排版和封面设计都是我现学的,如果制作粗糙,还请前辈和专业人士多有担待。这两项在这之前我从来都没有学过,所以这估计算是为什么S先生出的如此的慢,因为这个本子完完全全就是马哥一个人在出啊,真·个人志啊!当然一定要感谢我的亲妈群不懈的催稿,提意见,以及各位校对,纠正我的错别字真是辛苦了…自我出国后我就没再分清过的地得,这下算是清楚了。

其实并没有

最终封面设计我还是选用了很早以前的一个设想,就是将整本S先生做成一封情书,封面是信封。没有用我自己画的CP图,那是因为我很担心等到我回国的时候拿到本子,就不喜欢那张图了,然后我就会再也不想看见S先生……嘛,这个比较概念感觉的也是全群通过的嘛!在本子的外封上你可以找到一些S先生正文里的一些小信息,介于一个汉字都没有,我建议打开谷歌的自动识别语言。


嗯,基本上就是这些废话。

顺便提前几个小时祝我二十二号就二十二岁破壳日愉悦。



评论(11)
热度(32)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2016-08-21